摘要?本文從管理的高度來詮釋智慧化的定義和本質,說明其最終指向就是實現優質管理;提出智慧化的構成形態、解讀智慧化的構成要素;另就目前的智慧化建設環境及應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Abstract :This research paper will explain the definition and essence of Intelligent from a top management perspective, illustrate the superiority management achievement is the final direction of Intelligent, put forward the form of Intelligent constitution, and unscramble the essential element of Intelligent constitution. In addition, the paper will be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Intellig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and the Intelligent problems which human should focus on.
關鍵詞 ?管理與智慧化;定義;本質;形態;推動。
一、從管理談起
管理的因素無外乎“人、物、事”三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物事三者,同時存在自身和相互的交集和作用,如一人(物、事)對多人(物、事),多人(物、事)對一人(物、事)、多人(物、事)對多人(物、事)等,因此,人物事交集作用所顯現的事件量之多只能用“宏”來表述,以至于在中國古老的管理理念中就有了“明萬物、統萬事”之說——當然,這只是古人提倡的類似于“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修為努力,實際上只能停留在神仙般的虛幻或夢想中?,F代管理學充分認識到人的局限性,把管理目標自上而下層層分解,通過嚴謹的計劃、嚴密的組織、縱向的指揮、橫向的協調和有力的控制,使目標自下而上層層實現。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物、環境、團體、個體、行業、政府等社會基因的活動交集無時不在、天量存在、錯綜復雜,管理范疇擴大、內容關聯面廣、目標更多更細,必然對各個管理層面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也必然要增加大量的社會投入,并且還不一定能實現優質的管理,甚至還會出現資源耗費、低效混亂等壞況。智慧化的提出就是試圖解決這一難題。它將社會基因進行虛擬化并整合(明萬物),再從無數的虛擬基因中同時、快速、針對性地優選出方法答案回饋實體社會(統萬事),想所得、得所用、用所需,把夢想變為現實。 ? ?
二、智慧化的定義及本質
有一種說法,“智慧化是信息新技術的集成應用”,從技術上廣義地理解是對的,但反言之——只要有“信息新技術的集成應用”就是智慧化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蛟S從管理的角度來定義會更為準確和明了:智慧化就是通過全程全量的信息采集、集成和應用,實現全員全時全位的立體化綜合管理的社會化系統工程。簡言之,智慧化就是“兩全數據、三全管理”——
兩全數據:即“全程全量”,一方面表明管理指向所囊括的信息范疇包含時間空間信息,另一方面也表明實現管理目標的過程和參與過程所需的信息。
三全管理:即“全員全時全位”,表述的是在定義范圍內對相關的所有人物事(全員)進行所有過程(全時)、所有目標(全位)的立體管理。
“兩全數據、三全管理”的意義在于把天量“人、物、事”信息有機地整合于一個綜合管理系統內,能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有效管理,從而實現“明萬物、統萬事”。由于要“明萬物”,于是誕生了大數據——
大數據:把現實世界的物體與虛擬信息世界的數據一一對應,通過特定的系統完成實虛變換,形成各類數據集群,因為物量龐大所以數據海量,故稱大數據;
有了大數據,想據此來 “統萬事”,于是又產生了云平臺——
云平臺:大數據的支撐平臺,是一個“有容量、善思維、具智慧的虛擬大腦”。它可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整合、挖掘,產出有用的數據品,再通過特定的系統返回到實體世界,對現實世界進行實體控制管理,從而完成虛到實的實效應用,這就是所謂的“云”和“云落地”;
所謂“特定的系統”,即物聯網——
物聯網:即“物物相聯”的網絡系統,就是通過采用某些信息采集技術對物體信息及相關控制信息進行采集,按約定的協議、通過互聯網實現物體與物體的相連,從而實現對物體進行監測、監管和監控的一種網絡系統。
綜上所述,智慧化的本質就是構架這樣的以“云技術虛擬大腦”為核心、以物聯網為主體的管理系統,讓實體具備 “智慧”——能發現、會思考、可執行。
三、智慧化的構成形態
智慧化發自管理、基于數據、智在云端、行之物聯。其基本組成形態如圖1、通用形態如圖2所示。
![]() |
![]() |
由其形態、結合前述的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概念可見——
1、智慧化包含管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四大基本要素。其中管理是目標、是智慧化的取值方向;大數據是基石、蘊藏著巨大的資源和財富,云技術是核心、是對大數據中資源和財富的有用提取,二者構成了智慧之源;物聯網是紐帶、是執行核心指令的途徑和工具。
2、社會化是智慧化的主要特征。無論是數據的來源還是方法經驗的傳承獲取乃至管控的范疇,都不是限于一局偏于一隅,而是面向社會的方方面面,因而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公有/私有云和相應的各種外部關聯管理。這樣使信息更全、判斷更準、執行更快,也避免了重復建設、節約了社會資源。
3、智慧化在技術上幾乎集各種現代先進技術之大成,實體探測、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無不盡在其中。
四、推動建設的社會和技術環境
智慧化所描繪的藍圖令人振奮,但沒有相應的建設環境則無異于“畫餅充饑”。這種社會化的系統工程的推動,首先考慮的是社會環境如政策法規、公共標準、共享機制、交易規則等,這些往往是由政府主導、行業推動、企業參與,通過試點實踐來逐步修訂完善。目前,行業試點正在實施,部分指導性綱領性規劃性文件也已頒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社會環境將會很快得到改善。
技術環境要比社會環境來得快速,其動力來源于商品市場、助力得益于科技發展。機構的研究試驗、廠商的研發生產、項目的規劃設計都積極在為智慧化建設提供通用服務、行業應用(技術指導、產品供給和系統策劃),某些系統產品也已初步取得了較好的“智慧”應用效果。如,在通用服務方面,華為集團利用其自身通用IT產品供應商的優勢,通過虛擬技術打造虛擬計算平臺、通過OceanStor存儲系統打造海量數據存儲平臺、最終結合Hadoop/storm等計算框架為用戶提供整體的數據處理服務,實現數據處理服務的社會化和商業化;行業應用如大華集團的大數據系統,則是基于其對安防行業的深刻認知,研發產出安防專用的包括基礎架構(IaaS)、中間件(PaaS)、軟件應用(SaaS)三層完整的圖像數據處理系統,它利用其自身的海量視頻圖片存儲ExtremeStor存儲系統,在Hadoop/storm/spark計算框架基礎上,結合圖像處理算法和安防通用業務,提供高性能的圖像處理大數據平臺,從而在技術產品到系統策劃上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決方案。
五、推動智慧化建設須注意的兩大問題
無論智慧化前景多么誘人,實施建設的決定權終究是在用戶手里。因此,當前在向用戶作智慧化推介或推動時,應特別注意厘清智慧化與智能化的區別、實施建設智慧化的價值回報兩大問題。
1、關于智慧化與智能化的區別
經過多年的智能化推廣建設,智能化基本上普及應用到各行各業,特別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智能家居、智能樓宇、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等已廣被認識和接受。業內提推智慧化,或許極易會被認為是偷換概念的商業宣傳炒作。為此,首先必須明了智慧化與智能化區別。
智能化是實現智慧化的基礎,智慧化是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綜合體;智能化專注于局部的智能應用,而智慧化則是注重全局全面的管理;即使兩者都具備同樣的管理功能,那也是“管理孤島”與“管理版塊”的差別,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智慧化的用意之一就是擬將“管理孤島”連成“管理版塊”,使管理更全面、功能更強大。下表內容可作參考。
智慧化與智能化的主要區別 |
|
智能化 |
智慧化 |
l?專項的自動化管理; l?多種專業技術和設備的應用集成; l?管理系統自成體系,自身需作全面的投資建設;管理所需信息主要來自所轄范圍;管理方法源于預先的仿生設定; l?不同大類的信息指向于不同的管理目標。 |
l?全面的社會化管理; l?多渠道全方位和廣域的信息集成; l?管理系統內外結合,部分管理信息和方法可社會化提取應用或直接“委托”管理,無需再投資建設; l?所有信息均可能指向所有的管理目標 |
2、關于智慧化的價值回報
首先,用戶也許最關心的就是:既然已建設了智能化、也實現了智能化管理,為什么還要實施智慧化、把“孤島”連成“版塊”? 這還是從管理要求上作答。外部的人物事必然影響到內部管理,對外部關聯狀況了解把控不足或缺項,必然導致管理缺陷;而內部的人物事相互交集、行為相互作用、產生的事件層出不窮,不把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來龍去脈弄清楚,能把管理做好嗎?顯然,僅僅依靠單方面局部的智能化管理是遠遠不夠的。
其次,關于價值回報,主要體現在管理和經濟方面。
管理價值:智慧化能為用戶帶來優質管理——即管理過程高效(過程短、環節少)、管理速度及時(想所得、無延遲)、管理標的精準(無偏差、無錯判)、管理層面到位(無缺漏、無錯過)、管理投入節約(少投入、可借用)。
經濟價值:直接效益是節約大量的運營管理成本和進行數據信息交易;而間接效益則將從預防不測發生、減少失控事件、限制損失范圍、降低損失幅度、延長設備壽命等過程中獲取。
結束語 ?智慧化的目標就是實現全面的社會化優質管理。隨著智慧化的推進和建設,“明萬物、統萬事”那神仙般的虛幻或夢想將不再遙不可及。
作者簡介:劉振洲,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電氣工程師/安全防范設計評估師二級教師;廣西建筑業聯合會智能建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西專家咨詢服務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近年來發表了《談物聯網時代下一些系統設計的應對措施》、《讓智能家居象家電一樣普及和簡單》等論著。
作者聯系方式——
手機:18969122197 ? 13557315213 ? ? ? ? ? ? ? ?郵箱:1262935821@qq.com
地址:廣西南寧市中泰路11號 ? ? ?郵編:530029
作者注:本文已入選“中建協智能建筑分會2015高峰論壇”論文集并已于2015.3發表。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談物聯網時代下一些系統設計的應對措施 |